中国哪里昆虫研究的好?中国最大的昆虫博物馆




其实中国哪里昆虫研究的好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中国最大的昆虫博物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中国哪里昆虫研究的好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四大昆虫博物馆
  2. 谁知道中国哪个大学的昆虫系最好啊
  3. 哪种昆虫有什么本领
  4. 和昆虫有关的诗有哪些

一、中国四大昆虫博物馆

中国昆虫博物馆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专门以昆虫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直门外南三环路上,面积达3.9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2万平方米。它是国内最大的昆虫收藏馆,馆内的藏品种类丰富多样,拥有品种最全、数量最多的昆虫标本,包括各类无毒或低毒的活虫、干虫和标本,并配备有专业的解说员,为游客生动地介绍各类昆虫的习性、生活习惯等。

西南昆虫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科园南路399号,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博物馆内分为昆虫标本馆、昆虫展览馆和昆虫艺术馆三个部分,藏品数量近千万件,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昆虫博物馆之一。馆内的藏品种类不仅有国内外常见的昆虫标本,还有珍奇的昆虫及各种昆虫的标本及活体,以及专业科研用的昆虫设备和仪器。博物馆也为游客提供昆虫交流与教育培训服务。

南昆虫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江南街道嘉泰路15号,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先建立的昆虫标本博物馆之一。馆内以南方常见的昆虫标本为主,同时也展示了一些较为珍奇的昆虫标本及活体。除了展示外,南昆虫博物馆还为学者提供了一个尚可以进行昆虫研究的空间,同时也为社会群众提供了趣味科普教育的平台。

东北昆虫博物馆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西安区吉林大路518号,是隶属于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的一个分馆。博物馆由吉林省自然博物馆与吉林大学联合创办,旨在推广昆虫科普教育,同时为广大昆虫爱好者提供一个分享观察心得的平台。馆内展示了各类东北地区昆虫标本及各种昆虫活体,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各类昆虫的习性和生态。

以上就是中国四大昆虫博物馆的介绍,这些博物馆不仅是保护昆虫文化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深入了解昆虫、认识自然的机会。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昆虫博物馆也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谁知道中国哪个大学的昆虫系最好啊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分类,代表人物:周尧院士,有我国最大的昆虫博物馆;

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昆虫、城市昆虫;

3、一般来说,只要是农业大学都有昆虫学专业,一些师范类大学、综合性大学也有。主要看你对什么方面比较感兴趣了,我们可以交流一下哦

4、当然,如上所说,真正研究昆虫的话至少要到研究生阶段了。本科昆虫的专业是:植物保护。不过也有很多别的专业的人考昆虫方向的研究生,如:生物类等。

三、哪种昆虫有什么本领

蜘蛛会织网、蜜蜂会取蜜、蜻蜓会将卵产在水中、蝴蝶会自卫、家蚕会吐丝。

所有的蜘蛛生活,都利用丝,丝由丝腺细胞分泌,在腺腔中为粘稠的液体,经纺管导出后,遇到空气时很快凝结成丝状,丝的比重为1.28,强韧而富有弹性。

网穴蜘蛛,白天在网内,夜晚守在洞口,伺机猎食或外出觅食。雄蛛在土块下挖一浅坑,穴居狼蛛在地下挖一垂直的深洞,舞蛛在洞口还加编了活盖。这种活盖是由多个丝层构成的。庞蛛的洞深达1米,该蛛体小,毒性强,一旦咬伤穴兔后,四分钟即死亡。

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蜜蜂种类很多,主要有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苏威拉西蜂、绿奴蜂、西方蜜蜂与东方蜜蜂九大种类。

前四种为野生蜂种,分布于中国海南、广西和云南,后两种又包括许多亚种,多为地理隔离的自然亚种,人工选育的蜜蜂品种多为杂交种。

蜻蜓是食肉性昆虫。他们捕食苍蝇、蚊子、叶蝉、虻蠓类和小型蝶蛾类等多种农林牧业害虫。蜻蜓是有益于人类的一类重要天敌昆虫。

“蜻蜓点水”是蜻蜓将卵产在水中的生物学特征.其幼虫(稚虫)生活在水中,生活期因种类而异,蜓类一般为2年,有的长达了3至5年。可以用来监测环境污染,有药用、食用、观赏价值。

凤蝶幼虫在其前胸前缘背面中央,具有臭角一枚,当其受惊时,叉形臭角立即向外翻出,臭液挥发,恶臭难闻,使敌厌弃而免其害。

又如宽尾凤蝶的Ⅴ龄大幼虫在受惊而翻出臭角时,还使三胸节鼓凸呈特大的三角形,配合其上的三大黑斑,形成毒蛇样的威吓姿态,籍以自卫。

更如红角大粉蝶的Ⅴ龄大幼虫在受惊时,能抬举起虫体前五节,配合其腹面特有的斑纹,酷似攻击前的眼镜蛇的姿态,恐吓外敌,籍以自卫,耐人寻味。

蚕是变态类昆虫,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便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

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幼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再吃桑叶8天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四、和昆虫有关的诗有哪些

1、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当推《唐诗三百首》。在这三百首光辉篇章中,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诗句,是诗人以虫寓意、抒发情怀的。

2、|例如,“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夜色;

3、“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过路客人投宿时的情景;

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元纪螺祖首创,已有5200年以上的历史。总之,蚕儿浑身都是宝,对人类贡献极大。诗人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抒发情怀,表示“老骥伏枥”之志和“鞠躬尽瘁”之心。唐代张籍《田家行》诗:“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描述了蚕作茧化蛹、茧中出蛾的现象。

6、|蝉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蝉鸣空桑叶、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上曲》)的诗句。雄蝉的腹基部两侧有发音器,依靠振动发音器来“蝉鸣”、“蝉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将至,蝉鸣则止、蝉唱暂休。故有“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李商隐《落花》)的诗句。

7、|虽然有“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句,来抒发诗人清闲悠然的心境。但有的诗句却是借蝉声来表达诗人清高与思怀的。

8、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中咏蝉》)。作者的高风亮节在其序中,以蝉喻之,描写得淋漓尽致!

9、|“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戴叔伦《画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可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的艺术再现。

10、|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

11、|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

12、|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13、|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这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早已脍炙人口。萤属于鞘翅目萤科,幼虫常在腐草堆中觅食小虫,故有“腐草为萤”之误。

15、|萤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写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杨玉环的情景。

16、|唐代戴叔伦《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17、|白居易《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18、|北宋苏轼有诗:“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哪肯吐。”

19、|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20、说到中国的昆虫文化,不得不提到唐代的欧阳洵。有专家考证,在公元641年,欧阳洵编撰的《艺文类聚》就是最早将散落在中国民间的昆虫文化史料汇集起来的。其中包含了关于蝉、蝶、蚊、蝇、蛾、蚁、蝗、蜂、蟋、尺蠖、螳等昆虫的诗赋。后来有关昆虫的诗词歌赋不断出现于诗作之中。如2000多年前的《诗经·国风·七月》里载有“五月螽斯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左思的《巍都赋》中有“清戎绵幕,无异蛛蝥之网,弱卒锁甲,无异螳螂之卫”;古人扬雄的“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录有关虫类药物的70多条款中,就有不少生动的描述,如蜣螂“其虫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等等。古代仅养蚕、养蜂就有相当多的专著,如淮南王的《蚕经》;宋元明的《蚕书》、《艺桑总论》;清朝的《蚕桑辑要》;后魏的《齐民要术》;唐宋的《尔雅翼》有“蜜蜂蛰人,芒入人肉,不可复出,蜂亦寻死。”等等,其中不仅体现了相当的科学水平,而且涉及有不少昆虫文化的素材。据《中国农书》记载,我国古代放养白蜡虫首次被国外知晓的是英国耶稣传教士N.特里高尔特,他在1651年对此做了记述。此后消息传到了欧洲,W.洛克哈特于1853年将白蜡样品连同白蜡虫从上海送到英国供作研究。1913年,美国的E.H.威尔逊特地亲临我国,对四川的白蜡进行了考查。由此可见,昆虫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国际民间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还有许多昆虫在远古时期,就已默默无闻地在民间装点着人民生活。如蝉在晋、汉时代就饲养用作娱乐,陶毂的《清异录》记载了唐代长安有赛蝉的风俗,聚蝉较鸣,称为“仙虫社”。金龟子在七八百年前已经用来作装饰品和玩具,“金龟子,体绿色,光若金,里人取之,以佐妇钗环之饰”记录于《益州方物记》中;在《癸辛杂识》有“甲能飞,其色如金,绝类小龟,小儿多取以为戏”的记载。几丁虫也同样被用于装饰品,陈常器的“吉丁虫,甲虫也,背正绿,有翅在甲下;出岭南宾澄诸州,人取代之,令人喜好相爱”。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