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考研(马克思主义考研容易吗)




马克思主义考研,马克思主义考研容易吗

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十二:意大利马克思主义

在经历了墨索里尼统治时期的二十多年禁止之后,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垮台,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从50年代起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这与意大利共产党的壮大、发展和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分不开。战后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是注重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方法论的研究,注重与意大利现实状况相结合的研究,这与西欧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强调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联系,以及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结构方法论有很大不同;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及其体系也很不同。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与意大利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有关。意共主张从意大利具体实践出发,走意大利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政治纲领是用和平方式建立无产阶级领导权,而不是以武装斗争方式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意共领导人认为这条” 意大利的道路” ,既不是西欧一些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道路,也不是苏联为代表的十月革命的道路,而是” 第三条道路”。实现这一纲领的战略步骤是,先建立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然后再建立政治领导权,以” 阵地战” 方式而非” 运动战” 方式开展活动,即以和平方式而非革命方式去实现目标。其次是与意共创始人葛兰西思想的影响有关。意共的政治纲领直接建立在葛兰西理论的基础上。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一致认为,葛兰西是一位列宁逝世后最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意大利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杰出代表。葛兰西不仅在意共纲领方面提出了以” 阵地战” 取代” 运动战” 的设想,而且在理论上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绝对历史主义,即真正的彻底的历史主义。他坚持历史辩证法,强调发挥革命主体在客观历史进程中的能动作用。这一理论开创了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传统。

1.班菲的批判理性主义哲学
安东尼奥.班菲(1886-1957),是战后意大利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他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影响,在意大利积极传播胡塞尔的思想。后来他又接受了英美现代哲学,形成自己的观点。整个40年代期间,他主持意大利的《哲学研究》杂志,并任米兰大学哲学史教授。在抵抗法西斯运动中,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主要著作有:《哲学与精神生活》、《理性论原理》、《实在研究》、《马克思主义论文集》等。
班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要在革命和历史的现实辩证法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他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本体论和范畴体系,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关于人类解放和争取人性的实现,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不是物质、意识等,而是历史、实践等。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人是自然和历史的产物,人在自然中活动并创造历史,使意识、理想得以实现。班菲的思想继承了欧洲人道主义的传统,同时又主张从现实中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特征,这是他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但是,60年代以后,这种思想倾向很快被具有新实证主义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所取代。

2.德拉.沃尔佩学派
卡尔瓦诺.德拉.沃尔佩(1895-1968),意大利罗马纳人,是另一位推动了战后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实证主义倾向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从1956年到1965年,成为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主导学派。德拉.沃尔佩早年研究黑格尔思想和休谟、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思想。曾任教于波伦亚大学、墨西拿大学。1943年起,他转向马克思主义研究,1944年加入意共。50年代,他曾参加意共主要刊物《社会》杂志的编辑,后因这份杂志与意共在思想上出现分歧而被停刊,他便专门从事理论研究。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实证科学的逻辑学》、《卢梭与马克思》、《趣味批判》等。
德拉.沃尔佩的主要理论倾向是批判苏联模式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由此而提出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他认为,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表面看来很不相同,但实际上基于同一个理论出发点,即都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延续,前者强调了” 物质辩证法” 问题上的继承关系,后者强调了在辩证法的” 总体性” 和” 异化” 问题上的继承关系。然而事实上,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以现实为对象的历史的辩证法,是” 现代实验科学的唯物主义逻辑”。黑格尔的辩证法则是以概念领域为对象的思辩的辩证法,是以理念为主体的唯心主义逻辑。

德拉. 沃尔佩大量引证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的原文来说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否定。如,马克思指出:” 他[黑格尔]不是从对象中发展自己的思想,而是按照…… 思维的样式来制造自己的对象。” 相反,马克思所提出的是截然不同的新方法。马克思这样论述了这种方法:” 对现代国家制度的真正哲学的批判,不仅要揭露这种制度中实际存在的矛盾,而且要解释这些矛盾;真正哲学的批判要理解这些矛盾的根源和必然性。从它们的特殊意义上来把握它们。但是,这种理解不在于像黑格尔所想象的那样到处去寻找逻辑概念的规定,而在于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 德拉. 沃尔佩把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 真正哲学的批判” 表述为” 从具体或现实到抽象或观念以及从后者回到前者的循环运动” ,即具体—— 抽象—— 具体的历史性循环。他认为,从具体开始也就是从一个特定的事实或特定的社会开始,这正是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马克思使社会科学的方法摆脱纯抽象,进入了与自然科学同样的实证的水平。

德拉.沃尔佩的理论在意大利理论界引起了热烈讨论,有反对者也有支持者,意共党内甚至形成了一个由多产的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理论群体,被称作德拉.沃尔佩学派。这些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补充、发展着德拉.沃尔佩的观点。其中,德拉.沃尔佩的学生科来蒂最为著名。
科来蒂(1924- ),意大利罗马人。早年研究新黑格尔主义,194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8年起,担任罗马大学讲师、教授。1950年加入意共,积极支持赫鲁晓夫的思想,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他便退出了意共,因为他认为苏联和西方的共产党人都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真正民主化。以后,他独立进行理论研究,为一些学术刊物自由撰稿。主要著作和论文有:《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矛盾和对立.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等。
科来蒂发挥德拉.沃尔佩关于马克思不同于黑格尔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恩格斯思想与黑格尔的雷同,以及恩格斯同马克思的对立。他把恩格斯《反杜林论》与黑格尔《逻辑学》进行比较,认为前者是对后者的抄袭,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辩证法的一切基本命题也都抄自黑格尔。恩格斯及其辩证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不同仅仅在于表面形式的不同,即恩格斯把黑格尔的重复不自觉他说成是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造。
科来蒂认为,这并不能使辩证唯物主义成为科学,正好相反,这只能使旧的形而上学以” 科学” 的面目继续影响人们。马克思的路线则与此相反。马克思所肯定的仅仅是黑格尔关于理性的理论,即把理性理解为存在与非存在的统一;所否定的是把理性直接实体化。马克思在打破理性实体化的神秘外壳过程中,拯救了” 世界的自我观念化和自我否定” 的合理内核。也就是说,在科来蒂看来,马克思把黑格尔哲学中有价值的东西看成是黑格尔的理念辩证法(即主观辩证法),所批判的是黑格尔把它实在化的倾向,而恩格斯以及列宁、普列汉诺夫等则恰恰进一步使黑格尔的理念辩证法走向实在,使这种主观的方法成为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
科来蒂和其他德拉.沃尔佩学派成员还发挥了德拉.沃尔佩的许多思想,如关于” 矛盾” 只是思考客观的一个工具,自然现实世界中只有” 真正的对立” 而无” 矛盾的对立” 的思想;关于人的本质是一个社会历史主体的思想等。其主要倾向是否认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继承关系、否认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的一致性,认为马克思的主要贡献在于提供了认识社会历史的实证性方法。这些观点一经提出,立即引起激烈争论,也使意共理论成为意大利学术界的主导。

3.60年代以来的理论趋向
在60年代的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大讨论中,最早对德拉.沃尔佩观点提出异议的是意共理论家卢波利尼。卢波利尼(1909- )曾是德国哈特曼和海德格尔的学生。二战中,参加抵抗法西斯运动,放弃存在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意共。战后在佛罗伦萨大学任教,并担任意共理论刊物《马克思主义评论》编委。主要著作有:《新老哲学家》、《康德的空间与物质观》、《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政治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研究》等。
卢波利尼反对德拉.沃尔佩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认为后者忘记了马克思主义范畴的历史性特征,马克思的方法不是具体——抽象——具体的方法,而是抽象——抽象的方法,因为客观实在并不是可以在经验抽象基础上简单推演出来的。但在对待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上,卢波利尼持同样的否定态度,认为它不是马克思原有的思想,他认为,马克思强调的是社会实践,是把实践看成认识的基础和人的历史存在的基础。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出的认识论观点具有片面性,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从认识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出发,就绝不能把认识看作机械的反映过程,因为” 反映” 只是一种比喻,至多只能表示认识过程的结果,不能表示认识过程的运动,只有从人的方面去理解认识的客观性的能动过程,才能把握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思想。
路德维柯.杰伊莫纳特(1908- )从另一方面反对德拉.沃尔佩的观点。他是米兰大学科学哲学教授,是从新实证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以他为首的一些理论家着重研究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必须肯定存在着不依赖认识主体的客观实在,这个客观实在是可知的又不是绝对的;认为认识过程是感觉同理论抽象化、形式化的综合过程,感觉和概念是认识客观实在的工具。杰伊莫纳特认为,意大利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缺陷是在历史联系中考察自然界,因而忽略了自然界本身的内在规律。
70年代以后,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转向对科技革命的理论研究。主要表现在葛兰西研究所、意共领导人、意共中央党校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中。他们看到了盲目夸大科技革命作用的危险,认为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促进社会进步,科学的价值和科学的后果之间的矛盾只能由有效的社会革命改造来解决。因此,他们主张把科技革命纳入社会主义革命中来考虑。

马克思主义考研(马克思主义考研容易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