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高地建设,亲自谋划部署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求遵循创新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建成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

1.研究起点

对于科学、技术、产业、制度融合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很多学者研究共识认为,科学、技术、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逐步从相对分离发展到相互融合促进,进而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视角来看,这种一体化的融合发展,使得参与科技创新的主体活动日益多样化,主体间的联系也变得复杂化网络化,逐渐演化形成创新系统。通过制度规则进行价值共塑、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自我进化的组织联合体。创新资源相互吸引,多个创新主体聚集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则形成了创新高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学、技术、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打造良好生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主要发现

近年来,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评估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多项国家科技创新相关战略、规划、政策、产业、区域发展、科研组织基地、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第三方评估,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政策,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项决策咨询建议。在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评估,京津冀和上海开展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评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以及北京市“三城一区”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经验做法:一是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加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四是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五是激发人才活力和潜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3.几点启示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自然禀赋和发展条件,国家赋予的定位和使命也不相同,建设区域创新高地,要将国家发展目标与地区发展目标深度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议江西:

一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和潜力。强化人才自主培养,重点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分析研判机制,按需分类制定引才政策。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二是着力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面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持续赋能产业升级。

三是深化简政放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持续加强服务企业力度,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经营自主权。完善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标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化建设,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和治理水平。

四是着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夯实创新发展的社会基础。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切实发挥科普在培育科学精神、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营造社会创新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张 丽,女,博士,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评估研究所副所长。

文章根据2022“中国创新50人论坛”专家报告整理而成。

转载需注明来源,请联系邮箱:jrkybjb@cnais.org.cn

《今日科苑》投稿地址:modsci.cnais.org.cn

邮发代号:18-26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3号

电话:010-68570860

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