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哪些科目)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哪些科目

一、课程基本情况

市场营销学是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总学时32学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熟悉经典营销理论,掌握移动互联时代全新的营销观念、营销过程和营销策略,具备新时代营销思想。要求学生结合移动互联时代特征,进行精准的营销环境分析与营销策划实践。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

1.本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总体思路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夯实课堂育人主阵地。将市场营销学经典理论与增加提升家国情怀、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职业伦理相结合,寓“课程思政”教育于理论教学之中,塑造和培养学生利他精神、科学素养、创新精神、时代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立志成才报国。在课程的每一章节,均设计对应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市场营销学的社会性、时代性与国际形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等元素高度融合,实现经典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无缝连接和耦合协同。

2.本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改革创新点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涉及营销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微观环境)、消费者行为分析、营销战略设计、市场细分与定位、营销策略组合(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及互联网时代的拓展)等内容,具有显著的社会性、时效性,授课过程中密切结合时事进行分析引导和设计,使“课程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并引导学生深入领悟和学习。在本课程“课程思政”教学中,分别针对不同章节内容设计与之匹配的思政元素或案例,实现二者同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知识体系。

三、“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和创新

1.创新性教学策略

以“课堂提问+点评引导”和“深度解读+互动”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针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科学引导,并对部分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实现抛砖引玉的效果。既能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关注时事,又可通过深度剖析激发学生钻研求知的好奇心,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实、寓教于事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教育。

2.具体教学方法与手段

(1)固定提问环节与点评引导

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将 “课前十分钟”设定为固定提问环节,问题固定为:“过去一周你所关注的热点是什么?”固定的提问却有完全不确定的回答,可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时事并适当准备,促进主动思考。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其所回答的时事热点进行引导性点评,对纯娱乐性热点直接忽略或以幽默方式给予点评,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关注点,达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2)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深度解读与互动

结合课程知识点,自然引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并在讲授过程中有意意识地引入高深的概念和信息点,并通过互动、适当的课堂深度解读和课后学习的方向性指导等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达到“不明觉厉”的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本科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每次课程开始前的“课堂提问+点评引导”和结合具体章节知识点开展的“深度解读+互动”两部分,以灵活的形式实现“课程思政”教学。

以第三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为例,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下(基本教学元素设计见表1)。

表1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课程思政”设计

本章节内容主要讲授营销环境分析的两个层面: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并以SWOT为环境分析工具,通过SWOT矩阵分析明确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类型。

1.固定提问+自由回答+引导性点评

以固定题目“过去一周所关注的热点是什么?”为题,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适当引导从同学回答中找出与本章节内容(营销环境)有关的时事,比如“中国央行降准、美元加息”等,就此进行引导并适当展开。由同学现场的自由回答而自然引出有关美国“割韭菜”、中国应对、中国制度自信等相关问题,自然带入思政元素。

2.第一节:宏观环境分析

此部分涉及PEST等多个方面,根据课程知识体系适当拓展引出“思政教育”内容,包括备课时的规范设计和根据学生互动而进行的现场发挥两部分。

对于营销环境定义及其价值的讲解中,适当加入当前国际竞争态势等内容,并可引用孙子兵法中的“践墨随敌”等国学要点;

对于政治环境(P)分析,突出其首要性,阐明企业只能被动适应,引申讲解中美贸易摩擦、可口可乐在印度、企业家关注政府工作报告等内容;

对于经济环境(E)分析,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引申天津市经济转型、美国与若干个国家之间的较量,以及GDP达到美国60%警戒线等故事;

对于社会文化环境(S)分析,阐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连续的文明体,5000年文明积淀与西方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中华传统文明的核心精髓,引导学生诵读《论语》等经典内容;

对于技术环境(T)分析,引申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美国针对华为等高科技公司的打压,5G技术等方面内容。

3.第二节:微观环境分析

本部分以波特“五力模型”为基本知识结构,对每部分内容分别延伸讲述,将基本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

对于供应商方面,延伸讲述美国对华为断供与产业链体系问题;

对于中介方面,讲授互联网时代平台经济的背景及其引发的垄断与反垄断问题,进而分析阿里被处罚等案例;

对于公众和顾客方面,分析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以战狼Ⅱ、长津湖等国产影片票房等信息点为切入点,分析公众的特征和爱国情怀以及支持国货等问题。可以苹果和华为手机为例展示,并展示自己的华为手机;

对于竞争者方面,简述竞争的利与弊,并以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品牌租赁、司法纠纷、共同造势、消费者认知等为引申,阐述法与理、认知与事实、当代竞争与国际秩序;

对于替代品方面,引申讲述产品生命周期和华为的科技投入、受美国限制的光刻机的替代品等。

4.第三节:营销分析工具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包括自身、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深度阅读作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本次课程的课外学习任务)。

五、教学效果与成果展示

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以来,学生上课积极性和课后主动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多名同学与老师进行学术和思政交流,并申请在课堂中以PPT方式进行汇报,课堂效果显著提升。

1.学生强力推荐的关于华为的视频及沟通记录

2.学生申请进行课堂展示分享的聊天记录

3.学生课上分享与互动的部分照片

4.部分学生提交的课程学习感悟

六、教师感悟

“课程思政”是面临日趋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办好人民教育的有效支撑和重要载体,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不断向学生灌输“我辈欣逢盛世,又值同学少年”的理念,通过有理、有据、有力的案例分析与时事点评,有效提高了本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极大加强了学生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悟和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有效感知,有利于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民族自信和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增强“思政元素”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使之自然融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对年轻一代美丽心灵塑造的影响力。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