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考研(学文考研怎么样)




学文考研,学文考研怎么样

我不是文人,但喜欢文人,也爱和文人打交道。在一篇名为《书》的文章中我曾写到,上小学时特别喜欢书。后来十五六岁上师范,因为不再为饭碗发愁,便应付理科的课程,逐渐爱上了文科。正是喜欢文科,喜欢文学,便有意识地了解文人,接触文人。

上中学后语文课开始学习古代文学作品,让我知道了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刘禹锡、苏轼等古代文学大家;学习现代文学作品,知道了鲁迅、胡适、茅盾、老舍、孙犁等现代文学名人。记得在师范读书时,上“文学与写作”课,老师给我们讲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听了老师的讲解,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原文,我就很想知道鲁迅先生的文章发出来后,梁实秋先生是如何回应的呢?可惜当时八十年代初期,梁先生的文章和书籍在大陆还很少出版,无法读到。1996年我调到武都工作,一天中午在街头闲转,无意间走进一个小书店,发现了《鲁迅梁实秋论战实录》,喜出望外,立即买了一本,才看到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发表后,梁实秋先生是有回应的,梁先生的回应文章为《鲁迅和牛》,内容的精彩、文笔的犀利,决不亚于鲁文。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自从2006年播出“易中天品三国”后,又接连播出了一些讲解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的节目,吸引了许多文史爱好者。从那以后,无论出差下乡我都是坚持每期必看。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司马迁、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安石、苏东坡……,了解了古代文人学士如何在身处逆境时不改初衷,了解了一个文人需具备的风度与骨气。以后因为兴趣爱好和工作关系,我又较多地认识和接触了一些写文章、作诗词以及写字、画画的人,相对来说,算是对文人有一定的了解。

多年来对历史上文人的了解和对现实中文人的接触,使我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就是文人首先具备的不是才气,而是风骨。有文人才气的比较多,而有文人风骨的并不多。有文人才气而没有文人风骨的文人,只能是表象上的文人;既有文人才气又有文人风骨的文人,才是真正的文人。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多是有文人风骨的。西汉司马迁因为替李陵投降匈奴说了几句公道话,被汉武帝认为是替李陵辩护,把他下了监狱,并处宫刑,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绝境他说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后来撰写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因为看不惯到彭泽县视察的督邮粗俗和傲慢,说:“我宁可饿死,也不愿为了这五斗米的官俸,去向那种势利小人鞠躬作揖。”随即解下身上的印绶,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只当了83天县令的彭泽,辞官归田。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正是如此,他才写出独有的文风,创作出传诵百世的诗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气节,一种品格,被视为中国文人不事权贵的典范。

唐代柳宗元在永贞革新中成为失败的牺牲品,被流亡永州,一贬就是10年。在无路可走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将自己活成了一个诗人。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千古名篇五言绝句《江雪》,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43岁又流放到比永州更远更苦的柳州,在柳州的四年里,他为老百姓办学校,解放奴隶,破除陋俗,挖井开荒,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

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等人的革新活动遭到株连,初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度被贬为郎州司马。经过十年漫长的贬谪生涯后,被朝廷召还长安。当年春天,他借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一事,写下了《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因无情地讽刺了充斥朝中趋炎附势、抱残守缺的守旧派而再度贬谪为连州刺史。唐文宗太和元年,刘禹锡又一次被召回长安,次年三月再游玄都观时复又吟出七绝《再游玄都观》。诗中明挽桃花暗讽趋时小人政治上的迅速消亡,豪气逼人、初衷未改。

北宋时期的苏轼,年少时就说出“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豪言壮语,然而刚入官场不久,因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而陷入“乌台诗案”,被关押在御史台审讯130天后贬到黄州。哲宗继位后,苏东坡任登州太守5天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之后又因反对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一再主动请辞外放,出任杭州太守1年多。1091年3月苏东坡回朝,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太守,再任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英宗太后驾崩哲宗亲政后,无情打击“元祐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住了两年半时间,再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即今天的天涯海角。他一生风雨,一生坎坷,他的多情、豪放、豁达,造就了他成为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这些都称得上有风骨的文人。

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民国出文人”的时代,亦有很多有风骨的文人。鲁迅面对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面对国人的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狂人日记》、《药》、《呐喊》等。胡适在蒋介石请他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并亲临就职典礼致辞时,面对蒋提出的中央研究院“应担负起复兴民族文化之艰巨任务。目前大家共同努力的唯一工作目标,为早日完成反共抗俄使命……”胡适当面反驳了他的话,以批评的口气直截了当地给了蒋一个难堪。陈寅恪行事不受常规约束,不受舆论左右,被冠誉为“教授中的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评价说他,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梁启超也曾说,我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刘文典在1928年蒋介石刚刚上任民国主席,一时春风得意,所有人都急着讨好他,向其献媚时,面对蒋介石决定开除安徽大学几名闹事学生,时任安徽大学校长的他敢于直接反抗。在蒋介石对着刘文典两个耳光时,他毫不畏惧,一脚踹向了蒋介石的肚子,使众人目瞪口呆。梁实秋一生不参与政治,主张文学没有阶级性,文学是反映人性的。终其一生研究莎士比亚,成为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一生为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这些也是称得上有风骨的文人。

现在的文人比较多,但也比较滥。一些非专业的文学和艺术爱好者,出版小说集、出版散文集、出版诗集、出版摄影集、出版书法集、出版画册的多了起来,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当下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大众化。作为一种兴趣爱好,这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因此就以文人自居,却是不够的,因为大多数的是“有文人的才气而没有文人的风骨”算不上真正的文人的。

一些文学和艺术爱好者,很有才气,写出的文章、诗词很好,出了几本书,甚至获过几次奖,也在当地有一定名气。但在现实生活和平时工作中,趋炎附势,攀附权贵,阳奉阴违,丧失人格,即为典型的“有文人的才气而没有文人的风骨”的人,这样的人是称不上文人的。

一些官员,爱好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基础,于是将自己平时写的文章、诗词结集出版,不是在书店和出版物市场凭书的质量销售,而是分派给自己分管的单位和有利益关系的企业、个人,低水平卖一个好价钱,借机敛财,这样的人能称得上文人吗?

还有一些官员,在位时写书法、搞摄影、出文集,后来因贪腐却被查处,学者型官员的外衣下包裹着的却是一颗腐败分子的心,近年来查处的贪官污吏中不时出现。有些甚至身居省部级、地厅级,这样的人连起码的做人都没有达到,更算不上是文人了。

至于一些凭借才气写作谀诗奉词,逢迎讨好,借机巴结上级,获得好处的人,能说是文人吗?我觉得不是!

文人,具有风骨很重要。

—-2023年2月15日中午于办公室

刘学文,男,汉族,1967年1月生,甘肃省天水地区礼县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礼县县委办公室、陇南地委秘书处、陇南市委办公室、陇南市委督查室工作。现任陇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爱好文学、书法,工作之余写作散文30余篇、诗词100多首。作品先后在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飞天文艺等报刊和平台发表。

责任编辑: 程国龙

学文考研(学文考研怎么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