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导师(考研导师是怎么确定的)




考研导师,考研导师是怎么确定的

2022年考研人数突破450万,这让不少考生直呼“上岸难”。确实,不仅考试人数在增加,试题的难度也在提升。看着学霸们晒出的逆天高分,很多考生都感到心慌不已。

即使勉强进入到复试阶段,也有一定的几率被刷下来。还有部分考生对自己的本科“出身”有些担忧,如果自己并非985、211高校毕业,会不会被导师歧视?

原本考研的压力就比较大了,如果再因为本科“出身”问题被刷掉,那么本科就读于普通一本二本类院校的考生,还有出头之日吗?相信不少准备考研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顾虑。

如果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的话,那么考生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似乎就不太值得了。这里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下,在考研的过程中,是不是真的存在这样的“鄙视链”。

对考生的本科“出身”,导师会区别对待吗?

只是极个别的现象:

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确实会有部分院校的导师会过度关注考生的本科院校。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们会优先录取本科就读于985、211高校的考生。

不过这只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大部分导师还是会关注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情况,对考生的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一般不会因为考生的本科院校,而加以优待或者歧视。

考生实力才是根本

能够进入到复试阶段的考生,都是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导师对这点也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仅仅以考生的本科院校来断定学生值不值得培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导师更关注的是考生所表现出来的真实实力。

虽然从概率上来说,985及211高校毕业的学生学习能力会更强,但是也不能直接否认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实力就一定差。

为什么在现实情况中,会出现对考生本科院校过度关注的导师呢?

自身的刻板印象

首先就是导师的刻板印象了。有一些导师认为,高考比研究生考试要严格,能够考入985和211高校的学生,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这类导师可能平时也比较古板,不太愿意给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机会。

如果真的遇到了这样的导师,考生就有些危险了。即使自己的初试成绩很不错,也有可能会因为第一学历的问题而被歧视。

权衡对比的结果

还有一些导师,是在经过认真的权衡思考之后,才选择了第一学历更有优势的考生。在两位学生的初试和复试表现差不多的情况下,导师可能会认为本科院校比较好的学生,更值得培养。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有的导师反而会选择本科院校不是很好的考生,认为这类考生会更珍惜读研的机会,在读研期间有更好的表现。

本科“出身”没什么优势的考生,该怎样来应对呢?

调整好心态

首先考生在报考前,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更积极的状态面对考研。既然决定了考研,就没必要想太多负面的东西。

如果总觉得自己的本科院校不理想,在初试和复试阶段都很自卑,那么考上的可能性也会降低。事实上有不少的考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学历上的劣势,其中甚至不乏有专科学历的考生。

努力备考提高成绩

只要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出众,不管导师是不是对考生的第一学历非常介意,也不可能阻挡考生被录取。对于想要通过考研来提升学历的考生来说,必须要做的就是踏实备考提高成绩,拿成绩说话。

初试成绩比较有优势的考生,到了复试阶段也会轻松很多。即使未能通过复试,还能选择其他可调剂的院校。

重视考试复试

高校的研究生复试是有一定的比例的,进入复试的人数和被录取的人数比例,通常在1.2:1到1.5:1之间。本科学历不占优势的考生,更应该认真准备复试,争取在复试阶段给导师留下好印象。

建议考生提前了解下导师的研究项目,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表达一下自身的见解,让导师对自己更感兴趣。

总结: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加入到了考研的队伍中。很多本科就读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也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身的学历,毕业后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不过同时也有一些考生担心,自己的本科学历没有优势,到了复试阶段会不会被导师歧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来说,导师更注重的还是考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水平。

今日话题:大家认为,第一学历不佳的学生在考研阶段,会被“歧视”吗?

考研导师(考研导师是怎么确定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