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研究生(山东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




山东大学研究生,山东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由于其在轻质、柔性和半透明光伏技术中的诱人应用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基于聚合物的OSCs相比,尽管效率相对较低,但全小分子OSCs (ASM OSCs)在商业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良好的化学结构和易于纯化。在ASM OSCs中,有源层的形态对性能有重要影响。

本文首次将石墨炔材料引入有机小分子光伏体系,通过结合逐层(LbL)沉积和固体添加剂甲氧基取代的石墨炔 (GOMe)处理来控制活性层形态,展示了效率高达17.18%的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ASM OSC)。

具有有序分子堆积和垂直分布的合理控制的形态具有双重优势,因为固体添加剂GOMe是良好的分子堆积调节剂,而LbL构型作为具有足够给体/受体界面的垂直电荷传输高速公路,同时有利于载流子产生和传输增强。

本工作记录了77.31%的显著填充因子,17.18%的效率是迄今为止报道的ASM OSCs的最高功率转换效率(PCE)。

李玉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成员(2008-2019)。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化学系、美国Nortre Dame (圣母) 大学国家放射实验室和香港大学化学系从事研究及合作研究。2002年、2005年和2014年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2017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两次任泛太平洋化学大会分会主席,2018年亚洲纳米大会会议主席等。

主要从事以无机化学为基础的交叉科学研究。首次合成了具有本征带隙sp杂化的二维碳石墨炔,为碳材料家族贡献了一个重要的新成员,发现在电学、催化、能源、力学等方面优异性能,引领了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建立了无机/有机半导体异质结共生长方法学,解决了纳米科学中异质结构相容生长的关键问题,成为国际上生长低维异质结构的经典方法;率先在国际上建立了富勒烯低维结构生长方法学,实现了大面积、高有序富勒烯纳米管的制备,开辟了富勒烯研究的新途径等。三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第二和第四完成人各一项)。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2.10.005

山东大学研究生(山东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