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考研(思想政治考研考什么)




思想政治考研,思想政治考研考什么

厦门曾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之地

——记近代思想家徐继畲及《瀛寰志略》与厦门渊源

高中历史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在介绍近代中国“新思潮的萌发”一节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林则徐、魏源之外,还有一位近代思想家徐继畲和其著作《瀛环志略》。这本书对近代中国人正确认识世界以及民主思想开放产生过重要影响,而这本著作的产生与厦门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其作者徐继畲在厦门的经历对其世界观、民主思想启蒙以及著书《瀛寰志略》均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徐继畲的一些历史史料以及第一位把基督教传入厦门的雅俾理牧师的相关日记整理成文为读者展示鸦片战争前后这场发生在厦门的近代新思想萌芽的产生过程。

一、亲历鸦片战争后的痛定思痛

徐继畬(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人。自幼勤学好问,32岁时赴殿试得中进士,授官翰林编修。后转陕西江南两道御史,严于律己,直言敢谏,后擢升广西浔州知府。道光十七年(1837年)调职福建升任延建邵道。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的舰队直逼南中国海面。7月,徐继畬临危受命调任汀漳龙道,驻扎在厦门对面的漳州府。上任后他终日奔走于海澄漳州之间,并与当时的兴泉永道道台刘耀椿经常联系,商榷海防事务。为了加强防御,他召集兵民,采集大木排桩堵塞镇门各港口扼险固守。期间还向朝廷上书《禁鸦片论》,详细论述了“鸦片之害与禁治之方”,极力主张严禁鸦片。

1840年7月英国舰队进犯厦门,皆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督师击退,同时因漳州早有防备且九龙江海口暗礁浅滩,英军未进犯漳州。1841年8月26日,英国侵华全权代表璞鼎查率36艘战舰、2500名士兵再次进犯厦门,形势危急。由于漳州离厦门仅70里,此时城内已是人心惶惶,有些官员已将家眷偷送出城避难。徐继畲督率兵勇昼夜把守,誓与城门共存亡。他对夫人说:“城如不保.陈忠毅公祠内,吾尽节处也,卿且奈何”续夫人笑曰:“死耳,此事岂待商量!”足见其爱国之心。

然而由继任闽浙总督颜伯焘督办八个多月,耗银二百万两的厦门要塞在英国人的炮火之下竟然只坚持了数个小时就被攻陷了,之后浙江定海、镇海等地接连失守。亲眼目睹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以及清政府的溃败,徐继畬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慨。后来他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二百年全盛之国威,乃为七万里外之逆夷所困,致使文武将帅,接踵死绥,而曾不能挫逆夷之毫末,兴言及此,令人发指眦裂,泣下沾衣。”显然英国的侵略行径令他义愤填膺,同时也开始唤醒这位爱国官员,激发他此后探究西方列国的强盛之迷,放眼看世界为中国寻找救世良方。

二、与雅俾理的厦门会谈进而放眼看世界

1842年7月因在汀漳龙道任职期间“清明廉达,有守有为”,道光帝召见了徐继畬,之后又连升广东盐运使、广东按察使。1843年9月,徐继畬再次被提拔擢升为福建布政使,作为钦派专员管理福建全省的财政和税收。1843年11月2日厦门口岸开放以后,11月7日朝廷又委派徐继畬兼办福建省的通商事务,由此他经常到厦门一带巡视。在这里,他开始了与西方传教士、领事、医生、商人等广泛地接触。

1844年1月,徐继畬在与英国驻厦门的第一位领事纪里布会晤商谈,从担任翻译的美国传教士雅裨理那里看到了“绘制极细”的地图册子,由此进一步激发其了解世界地理历史并撰稿著书的热情。之后数月间又多次向雅俾理请教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地理。

雅俾理,1842年2月来厦门,是第一位来厦的基督教传教士。他在1844年1月27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不久前,厦门来了一位帝国的布政使,他是我迄今遇见的最好问的中国高级官员。在他提出有关外国的许多问题之后,我们提议带一本地图册来,把他最感兴趣的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指给他看。对此,他高兴地同意了。昨天我们带了尽可能收集到的一般性资料送给他,同时也送给他一些有关基督教的书籍。”

5月的日记:“他既不拘束,又很友好,表现得恰如其分。很明显,他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知识。他了解世界各国状况的愿望,远比倾听天国的真理热切得多。他画的地图还不够准确,他不仅查对经纬度以便标出确切的地理位置,更把目标放在搜集各国版图的大小、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商务关系,特别是同中国的商务关系上。他对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考察比对其他国家更为仔细”。当然,雅俾理向徐继畲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等知识并非是为了促进中国复兴的目的,而是为其在中国的传教事业提供支持和方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也的确帮助了这位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对世界观和西方民主政治思想有了理性的认识。

其实在当时的厦门,与雅裨理等人进行接触并非仅徐继畲一人。雅俾理在他的日记以及《中国丛报》中多次记录了从1842年10月开始,他先后帮助在鼓浪屿的英国人招待过海防同知、兴泉永道、水师提督等多位厦门的满清高官。这些官员提前2小时就赴宴。宴前,“他们参观了书籍和解剖学图片,对后者表现出值得称赞的兴趣。”而且令雅裨理难以置信的是,他在这里遇到的中国官员的态度已经改变。清朝官员们回访了他几次,并总是显得彬彬有礼。

他发表在1842年《中国丛报》上的文章中说:“如果我在此之前从没在中国生活过的话,可能不会对满清官员们惊人的改变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前,他们的态度是那样的傲慢与轻蔑;如今,却又变得这样谦和与屈尊”。显然,一些清朝的官员、士大夫们也已经放下之前“天朝大国”的架子开始主动接触来自西方的种种新鲜事物,新思想的萌芽就在160多前的厦门悄然发生。

三、《瀛寰志略》初稿撰写在厦门

自1843年冬以后徐继畲长驻于厦门,在这段时间里他勤于著书,很快完成了《瀛环志略》的初稿。他在叙述成稿经过的序文中也直接说明厦门的这段经历以及雅俾理对其著书的贡献:

“道光癸卯冬,余以通商事久驻厦门。米利坚人雅裨理者,西土淹博之士,挟有海图册子,镂板极工,注小字细如毛发,惜不能辨其文也。暇日引与昭谈,四海地形,得其大致。就其图摹取二十余幅,缀之以说,说多得之雅裨理。……”

他在书中有6处提及雅俾理的名字,可见雅俾理对他的帮助和影响。在这期间,除了雅俾理之外,他还与在鼓浪屿的美国传教医生甘明、英国驻厦领事李太郭等均有过交流。同时他的手下也积极为他寻找资料,包括当时的厦防同知霍明高。

就这样《瀛环志略》初稿共三卷于1844年秋在厦门完成,但治学严谨的徐继畲并未立即刊发。此后又继续考证增补,数次易稿,历时五年,直到1848年才将其所著《瀛环志略》十卷在福州巡署刻版。

四、《瀛寰志略》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思想的重要影响

《瀛环志略》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突破了根深蒂固的天朝意识和华夷观念,还原了世界真实的面目。其中由地理学而展开对西方强国在民主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等方面的介绍,是该书最具亮点也是后来最有争议的地方,尤其是高度赞扬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的独立战争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按华盛顿.异人也……,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美利坚合众国,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显然有关美国的这些知识主要是在厦门期间从美国传教士雅俾理等人那里了解到的。在当时封闭的旧中国,敢于如此介绍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思想无疑是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因此,一些历史学家也把徐继畬与雅俾理的厦门会谈及其《瀛环志略》成稿称为近代中国引入民主政治思想的标志。

这些有关华盛顿的评论文字后来于咸丰三年(1853),由浙江宁波府镌碑赠送美国华盛顿纪念塔,刻于第十级内壁之上,保存至今。1998年6月克林顿来华访问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还特别提到徐继畲这块汉字碑,称之为是“一百五十年前美中两国关系沟通交往的见证”。

然而,这本书在1848年出版后,并没有引起当时满清政府的重视,反而因此备受谤议,被认为是“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1850年清廷以徐继畲在英人入居福州神光寺事件上处理不善为由,免去了其福建巡抚职务。但此书传到日本后从1859年开始一再翻刻,普及到一般读书人之中,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清朝直到1866年总理衙门才重印《瀛环志略》,此时徐继畲再次被启用,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这本书作为同文馆的教材,“中外奉为指南”,成为当时中国变革维新重要的启蒙宣言书,对其后洋务运动和维新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康有为说:“始见《瀛寰志略》、地球图,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在读了此书后“始知五大洲各国……。当时中国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对于徐继畬的历史评价亦是多有争议,尤其对其外交上采取“抚夷”策略而被列入“妥协派”、“投降派”。直到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新编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首次将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编入其中,最终肯定了其爱国思想以及对中国近代新思想启蒙的重要影响。

(文:郑俊明)

图1:

徐继畬画像,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

图2

:雅俾理像,选自1848年出版《雅俾理传》插图

图3

:徐继畬在厦撰写《瀛环志略》手稿,现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特藏室

图4:

《瀛环志略》书籍,资料图片

图5

:《瀛环志略》世界地图插图,资料图片

思想政治考研(思想政治考研考什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