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某某人来到普陀山,于是问到您日常的生活起居。说每天阅读禅宗的语录,经常谈论机锋公案。我认为年纪大了,应当多多念佛,就是以净土为宗旨,方才有实际的造诣。
请试论之。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绝定可期。
不妨论说一下其中的道理:禅宗与净土,从理体上讲是一非二。如果从事相修持方面论,则有天渊之别。禅宗行人没有彻底开悟,彻底证悟,不能够超出生死。所以沩山禅师说:“如果顿悟正因佛性,就是踏上了出离尘境的渐次阶梯。每一生如果都能不退转,佛的阶位决定可以期会。”
又云,初心从缘,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弘辨谓顿悟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须假对治,令顺性起用。
又说:“初发心的禅者,可因一定的机缘突然悟见自性,但还有无始旷劫的习气,没能顿时除尽,必须让他们努力除尽现前业力的流转情识
(即悟后起修,在一切境缘中磨除旧习宿业,久久使之净尽)。”弘辨圆智禅师说:“顿悟所见的自性,与佛相同。然而还有无始的习气,没能顿时除尽,必须借助对治的法门,令心随顺性德起作用。
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长沙岑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盘,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草堂清复为鲁公。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
如同一个人吃饭,不是吃一口就吃饱了。”长沙景岑禅师说:“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位上的涅盘,因为功夫未能齐等于诸位圣者的缘故。”所以五祖戒禅师转世又作苏东坡,草堂清祖师转世为曾鲁公。古往今来的禅宗祖师,彻底开悟而没有彻底证悟的大多如此。实在由于只是依仗自力,不求佛力加倍,有一丝毫的惑业没能除尽,生死决定不能出离。
净土则具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无生死。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鞞。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恳心。故得感应道交,由是速成正觉。
净土宗则要求具足信愿行三者,就可以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就永远出离生死。悟证的菩萨顿然高登一生补处,未悟的菩萨也能证得阿鞞跋致。所以华藏海众菩萨都发愿往生净土。宗门教下的善知识共同愿生净土。实在由于是完全仰仗佛力,兼带自己的诚恳心。所以能够感应道交,由此速成正觉。
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专修净业。于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或声或默,无杂无间。必使念起于心,声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久而久之,自成片段。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
为今之计,你应该放弃禅宗语录,专心修持净业。在一尘不染的心中,执持万德洪名圣号。或者出声念,或者默念,没有夹杂,没有间断。必定要使得念起于心,声音入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久而久之,自然功成成片。亲证念佛三昧,自然知道西方的禅宗道风。
是以观音反闻闻自性之工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即净而禅,孰妙于是。
是以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的工夫,来修持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净业法门。即净土法门而修持禅宗,有哪个玄妙能超过这个的呢?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主亦归主。若泛泛然无所分别,一目视之,则主亦非主矣。准提大悲,岂有优劣。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
念佛的人也不是不可以持咒。但必须主修助修分清楚,那么主修也归于主修。如果泛泛然没有什么分别,一样对待,那么主修也就不是主修了。准提咒、大悲咒,哪里有优胜优劣的分别呢?心如果至诚,法法都灵。心如果不至诚,法法都不灵。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
一句佛号,包括一切大藏教义,毫无遗漏。通宗通教的人,才能作真念佛人。另外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只是口会说话的人,也可成为真念佛人。除开这两种人,则能否成为真念佛人,都在于自己努力与否,及是否依教罢了。
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
修行净土法门,要有决定不怀疑的心理,何必去问别人有没有效验?纵然全世界的人都没有效验,也不生一念疑心。因为有佛祖挚诚的教言可以依凭。假如去问别人有没有效验,就是对佛的言论信得还不够彻底,而要用人言来定论。这就是偷心,这是不能成事的。英烈汉子绝对不至于舍信佛言而去相信人言。自己心中没有主张,为校验佛语的真伪专门去听人说的话,而将人的话作为自己的前途导师,那不是悲哀吗?
随自意三昧,乃从凡至圣通途修法。其言初发心菩萨。虽该摄一切凡夫,实则乃是三心圆发三德圆证之圆初住菩萨(约别教则是初地),以正因理心发,证法身德。了因慧心发,证般若德。缘因善心发,证解脱德。故能于十方世界,现十法界身,普应群机,上求下化。
《随自意三昧》,是从凡夫到圣人的通途修法。其中所说的,初发心菩萨。虽然也该摄受于一切凡夫,然而实际上则是三心圆发,三德圆证的圆教初住菩萨(约别教,则是初地菩萨)。因为正因理心发,证法身德。了因慧心发,证般若德。缘因善心发,证解脱德。故能于十方世界,现十法界身,普应群机,上求下化。
汝将谓初发心即凡夫之初发心修行者而已乎。汝见金轮所示悟二空法证实相理,便踊跃欢喜,即欲担荷。(光)恐汝作魔,故详示其身份,令汝了然无惑。
你认为初发心,就是凡夫的初发心修行人而已吗?你见到金轮咒法中所开示的悟二空法,证实相理,就踊跃欢喜,就想要承担。我恐怕你作魔,所以详细显示初发心的身份,令你了然没有疑惑。
悟二空法,证实相理,正此初发心菩萨之身份耳。其书中所示之法,凡夫皆可依之而修。其所示之身份,且莫说凡夫。声闻缘觉具大神通,尚不能彀,何况凡夫。
悟二空法,证实相理,这正是此初发心菩萨的身份啊!《随自意三昧》这本书中所显示的方法,凡夫都可以依着去修。其中所显示的身份,且不要说是凡夫。就是二乘声闻缘觉,具大神通,尚且不能够相比,何况是薄地凡夫。
其书另刻出时,当谛视之。于无所住生心(一),不住法而行布施(二),三轮体空(三),一道清净之义(四)(此四句乃佛法纲要,看经修行者宜知之),大有发明。
这本书另外刻版印出时,应当好好看看。对于:无所住生心(一);不住法而行布施(二);三轮体空(三);一道清净之义(四)(此四句话是佛法的纲要,看经修行的人应该知道),有很大的阐明。
(光)欲取此义为颂揭出,令阅者得其纲要。已与蔚如言之。而人事丛沓,力不暇及,且待来年。
我想要取这个义理,写成偈颂揭示出来,令看的人,得到其中的纲要。已经与徐蔚如说过了。但由于人情事务繁多杂乱,没时间来做这个事,暂且等待来年再说。
十往生经,乃观经初首三种净业之流,刻以传世,亦无不可。已与蔚如言之。而其错字等未暇标示,当将原经寄去。古字虽不错,亦不宜用。
《十往生经》,是《观无量寿经》开头的三种净业正因之类的书,刻印流传世间,也是可以的。已经与徐蔚如说过了。而其中的错字等等,没有时间标示出来,应当将原经寄去。古字虽然不错,但不适合用。
至言观身不观一切,唯观无缘。无缘者,即随自意三昧谓空无所有性。既无所有,故无从与其攀缘。若不从根本上一刀两断,则心缘纷纷,何能解脱。此数语简略之极,而意义宏深。祈与蔚如言之。
至于《十往生经》中说到:观身不观一切,唯观无缘。无缘:就是随自意三昧,就是空无所有性。既然无所有,所以无从用来攀缘。如果不从根本上一刀两断,那么心念缘虑纷纷,如何能解脱。这几句话简略之极,而意义宏广深邃。祈望对徐蔚如说道。
(注:【随自意三昧】为天台宗四种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之异称。谓随意之生起即修禅定,而不局限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大品般若经称之为觉意三昧,南岳慧思则称之为随自意三昧。即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随意用观,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慧思大师着《随自意三昧》。印祖有写《随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
(注:【三因佛性】系天台大师智顗据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八之说所立者,谓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三德妙果。(
一)
正因佛性,正即中正,中必双照,离于边邪,照空照假,非空非假,三谛具足,为正因佛性。亦即诸法实相之理体是成佛之正因。(
人类在灭绝边缘挣扎。一切的起因是什么?出路又在哪里?茫茫星空之下人类因何暴露?为了自己诞生的源头为了人类不在自取其祸他封印了太阳系从此太阳系在茫茫宇宙被隐匿人类将永远不可窥探宇宙的深邃。所知所觉皆为幻像。...
...
在这个神怪遍地的世界经历了第六个纪元之后,煌煌天夏降临了!玄浑道章书友群762873632玄浑道章造化之界526275426玄浑道章...
一觉睡醒,桑乔被一枚自称来自至高位面的快穿系统绑定了。论一睁眼就被一枚快穿系统正面砸脸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桑乔谢邀,人在床上刚刚睡醒。就挺突然的,这事儿类属于科学还是玄学范畴咱先不论,我就是好奇,...
真灵大6,天骄当世,妖孽争锋,王者长啸可落星辰,皇者翻手可遮苍穹。出身卑微的少年萧叶,得远古传承,从此武极天下,横推万敌,战破九荒,热血澎湃的战斗燃烧九重天。无敌的战场,天才血如海,妖孽骨成山,萧叶步步前行,登临绝巅,一路打到世上无人敢称尊。吾辈武者,当宁折不屈,杀伐决断,快意恩仇,镇杀世间一切敌!(凡是收藏投票打赏进书友群的,表白成功了,学渣变学霸了,屌丝变男神了,走路也能捡到钱了,没错,就是这么神奇!群号464262649)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武破九荒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明家大小姐从乡下被接回时,所有人都在看她笑话。ampampbrampampgt 身残体虚,举止粗俗,乡野村姑ampampbrampampgt 未婚夫嫌弃她残疾无知连夜悔婚,ampampbrampampgt 堂妹心胸狭窄嫉妒她美貌要毁她容,ampampbrampampgt 家主贪图利益要将她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