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6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四十六(第2页)

彼曰,道贵宏通,疑须剖决,师何见拒之甚也。尝闻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则但证法身,当处即是寂光净土。又何必以生灭心,舍东取西,然后为得也。

他说:“佛道贵在通达事理,若有疑问必须剖析解决,师父何必这样排斥我呢?我曾经听闻,毗卢遮那佛的法身,遍于一切处,其佛所住的境界,名为常寂光。那么只要能够证得法身,则当处就是常寂光净土,又何必用生灭心,舍弃东方娑婆而取于西方极乐,然后才可证得佛道呢?”

余曰,谈何容易。寂光净土,虽则当处即是。然非智断究竟,圆证毗卢法身者,不能彻底亲得受用。圆教住,行,向,地,等觉,四十一位,尚是分证。汝若圆证毗卢法身,则不妨说当处便是寂光。其或未然,则是说食数宝,不免饥寒而死也。

我说:“想要证得法身,这谈何容易。常寂光净土,虽然说当处即是,然而若不是智德和断德究竟,圆满证得毗卢遮那佛法身,便不能够究竟彻底而亲身得到受用。圆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等四十一个阶位,尚且还只是分证而已。如果你能够圆满证得毗卢遮那佛的法身,那么你不妨说当处便是常寂光净土。如若不然,那么就是说食数宝,最终不免饥寒而死啊。”

彼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宗门常谈,不应有错。

他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禅宗常常谈论的,不应当有错误啊?”

余曰,宗门所说,专指理性,非论事修。所以然者,欲人先识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然后依此理以起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汝何事理儱侗,知见颠倒之若是也。

我说:“禅宗所说的理论,是专指自性理体,并不是针对事相修持而言。禅宗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让人们首先认识到我们的自性,这个自性不涉及因果、修证、凡圣、生佛种种分别,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然后,依循着这个不生不灭的理性,再修习因地、证得果报,超越凡夫而入于圣人之地,也就是使众生成就佛道。你怎么能将事相和理体笼统而论,知见竟然如此混淆颠倒啊!

又汝以舍东取西,为生灭者。不知执东废西,乃断灭也。夫未证妙觉,谁离取舍。三只炼行,百劫修因,上求下化,断惑证真,何一非取舍之事乎。须知如来欲令一切众生速证法身,及与寂光,所以特劝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另外,你又认为舍弃东方秽土而求取西方净土,是生灭法。而却不知道执取东方而废除西方,这是断灭见啊。在没有证得究竟佛果之前,谁又能离开取舍呢?佛陀精进修行三大阿僧只劫,因地修行一百劫,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断除痴惑、证得真常,哪一件事离开取舍了呢?因此你必须知道,正是因为释迦如来想让一切众生迅速证得究竟法身及常寂光净土,所以才特别劝导众生要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啊。”

问,枣柏李长者华严合论,谓西方净土,乃为一分取相凡夫,未信法空实理,以专忆念,其心分净,得生净土,是权非实。何以华藏海众,同愿往生。枣柏现生证圣,神通智慧,不可思议。定是华严会上菩萨示现。所有言说,当无错谬。

他问:“唐朝华严宗四师之首的李枣柏长者,他着有《华严合论》一书,该书指出所谓的西方净土,乃是为了一部分取相的凡夫,还没有信入一切法空的真实之理,因为专心忆佛念佛的缘故,其心念一点一点得到清净,因此得以往生极乐净土,这是权教而不是实教。为什么华藏海会的大众,却一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呢?李枣柏现生证得圣位,其神通智慧,不可思议,必定是华严海会上的菩萨所示现的,他所有的说论着,应当没有错误吧?”

答,枣柏虽菩萨示现。以经未全来,不能预断,故作此说。按枣柏造论,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论成之后,随即入灭。历五十余年,至德宗贞元十一年,南天竺乌茶国王,方进普贤行愿品四十卷之梵文。至十四年,始译毕流通。其前之三十九卷,即八十华严之入法界品,而文义加详。彼第八十,善财承普贤威神之力,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乃为说偈,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以文来未尽,故未结而终。

我答:“李枣柏虽然是菩萨示现,但是因为当时整部《华严经》还没有完全传来中国,不能预先断定,所以才这么说。考察李枣柏造论的时间,应该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华严合论》完成之后,随即入灭。又经过五十多年,到了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南天竺的乌茶国王,才进献了四十卷《普贤行愿品》的梵文本。到了贞元十四年,才翻译完毕并流通天下。其前面的三十九卷,也就是八十华严的《入法界品》,其文章句义更加详细。八十华严的第八十卷,善财童子承借普贤菩萨威神之力,其所证得的智慧与普贤菩萨齐等,与一切诸佛齐等。普贤菩萨于是为善财童子演说偈颂,称赞如来殊胜微妙的功德。因为当时《华严经》全文没有全部传来,所以枣柏所造之论尚未结束而终止。

及行愿品来,第四十卷,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令其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毕,如来赞叹,大众奉行,文方圆备。故古德以此一卷,续于八十卷后流通。欲后世学者,咸得受持全经云耳。

等到《普贤行愿品》来到中国后,其第四十卷,普贤菩萨乃以十大愿王,劝导策进善财童子,以及华藏世界的大海众菩萨,让他们一同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演说完毕之后,如来加以赞叹,大众欢喜而依教奉行,其经文才圆满完备。所以古代大德把这卷经文,续接于八十卷华严之后而流通,就是想要后世学佛之人,都能够受持完整的经文啊!

古德谓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者,即此是也。则一切上根利器,净土总摄无遗矣。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则一切人天六道具缚凡夫,净土亦总摄无遗矣。汝信枣柏而不信行愿品,大集经。是遵县令一时权宜之告示,而违皇帝万古不易之敕旨,何不知尊卑轻重之若是也。

古代大德说,念佛求生极乐净土这一个法门,只有诸佛与诸佛之间,才能究竟了知它的境界。即便是登地菩萨,也不能知道其少分,就是这个道理啊(译注:指李枣柏虽然可能是菩萨示现,但是其尚未究竟成佛,也不能究竟了知极乐净土的不可思议。)

那么一切的上根利器的众生,极乐净土都全部摄受了。《大集经》说:‘末法时代,有亿亿人修行佛法,希少有一个能够得证佛道的,唯有依靠念佛法门,才能够得以度脱轮回生死。’那么一切的人天六道、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众生,净土法门也可以全部摄受了!你相信李枣柏的言论,而却不相信《普贤行愿品》和《大集经》。那么这就好比遵守地方县令一时权宜的告示,却违背了皇帝万古不易的敕令旨意,你为何不知道尊卑高下和轻重缓急达到如此程度呢!”

问,彼既海众示现,何待经来方知。

他问:“李长者既然是华藏海会上的菩萨示现,他应该早就知道结果了,又何必非要等到《华严经》全部传来之后才知道呢?”

答,宏扬佛法,大非易事。须有证据,方能取信。华严一经,迥越群典。无从引类,以自裁度。

我说:“宏扬佛法,实在不是非常容易的事。必须要有确实的证据,才可以取信于大众。《华严经》这部经典,远远超越于其他经典,没有办法通过其他的经典引用类似的观点来印证自我裁测的论点啊。”

问,涅盘全经未至,生公何以预倡阐提皆有佛性。将谓枣柏,不及生公。

他问:“《大般涅盘经》的全部经文还没有全部传来的时候,东晋的道生大师为什么就能预先提倡:一阐提同样皆有佛性呢?难道您认为李长者还不如道生大师吗?”

答,阐提原是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阐提何得独无。有智识者,皆可预断。往生圆满佛果,诸经绝未宣说。谁敢自出心裁,竖此奇义。二者事理绝不相侔,不可引以为证。至于二公所证,则非吾辈博地凡夫可知,何敢戏论。须知菩萨宏法,或顺或逆,种种方便,不可思议。得非枣柏示以不知,以敦后世之信向耶。

我答:“一阐提之人原本也是众生之一,一切众生既然皆有佛性,那么一阐提之人怎么会独独没有佛性呢?有智慧见识的人皆可以不待经典传来而预先断定。然而,往生极乐世界能迅速圆满佛果,诸多的经典完全没有事先宣说,谁敢别出心裁,树立这个奇特的义理呢?这两件事理绝对不能相提并论,不可以引用这些来证明你的观点。至于这二位大德所证的境界,绝对不是我们这些博地凡夫所能知道的,哪里敢随便戏论呢?我们必须知道菩萨宏扬佛法的时候,或者以顺说或者以逆说,有种种善巧方便,真的不可思议。这难道不是李枣柏长者示现他尚且不能全部了解净土法门,以此来帮助后世学佛者深信净土法门,乃是向往西方之特别法门?”

热门小说推荐
无限天乩

无限天乩

人类在灭绝边缘挣扎。一切的起因是什么?出路又在哪里?茫茫星空之下人类因何暴露?为了自己诞生的源头为了人类不在自取其祸他封印了太阳系从此太阳系在茫茫宇宙被隐匿人类将永远不可窥探宇宙的深邃。所知所觉皆为幻像。...

玄浑道章

玄浑道章

在这个神怪遍地的世界经历了第六个纪元之后,煌煌天夏降临了!玄浑道章书友群762873632玄浑道章造化之界526275426玄浑道章...

快穿之我把系统上交了

快穿之我把系统上交了

一觉睡醒,桑乔被一枚自称来自至高位面的快穿系统绑定了。论一睁眼就被一枚快穿系统正面砸脸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桑乔谢邀,人在床上刚刚睡醒。就挺突然的,这事儿类属于科学还是玄学范畴咱先不论,我就是好奇,...

武破九荒

武破九荒

真灵大6,天骄当世,妖孽争锋,王者长啸可落星辰,皇者翻手可遮苍穹。出身卑微的少年萧叶,得远古传承,从此武极天下,横推万敌,战破九荒,热血澎湃的战斗燃烧九重天。无敌的战场,天才血如海,妖孽骨成山,萧叶步步前行,登临绝巅,一路打到世上无人敢称尊。吾辈武者,当宁折不屈,杀伐决断,快意恩仇,镇杀世间一切敌!(凡是收藏投票打赏进书友群的,表白成功了,学渣变学霸了,屌丝变男神了,走路也能捡到钱了,没错,就是这么神奇!群号464262649)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武破九荒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娱乐圈大佬是至高神明

娱乐圈大佬是至高神明

明家大小姐从乡下被接回时,所有人都在看她笑话。ampampbrampampgt  身残体虚,举止粗俗,乡野村姑ampampbrampampgt  未婚夫嫌弃她残疾无知连夜悔婚,ampampbrampampgt  堂妹心胸狭窄嫉妒她美貌要毁她容,ampampbrampampgt  家主贪图利益要将她送给...